2018年6月19日,《STEM课程标准》(以下统称《标准》)专家论证会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楼西厅顺利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国教科院、西安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师大附中、清华附中、人教社等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多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出席会议并发言。曾院长指出十九大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STEM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并在全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配合国家战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应势而生,并在短时间内发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中国STEM2029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相关成果。今日举办的《STEM课程标准》专家论证会,是进一步对STEM教育的深入研究,以期对STEM课程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意义。 曾天山副院长发表讲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对《STEM课程标准》相关背景进行介绍。王素主任强调,目前各国均把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具有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综合素养的人才的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STEM教育对中国战略发展目标的达成更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提高人才竞争力是STEM教育最核心的任务。但是STEM理念对于中国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把握不当。因此,STEM课程标准的建立势在必行。 王素主任介绍《标准》制定背景 随后,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就STEM课程标准制定的情况进行介绍。知识和技能越来越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STEM教育引起全球的关注,在国内也蓬勃发展,但是一些教育及非教育机构一哄而上,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抢占教育市场,而不顾STEM教育的本真及学生具体实际。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课程标准,可以确立准确的方向,使一线教师在设计和开展STEM教育中有所依据,也可对机构推行的STEM课程进行评估,让这种教育更专业、更纯粹。 王殿军校长介绍《标准》 据王殿军校长介绍,《标准》按照基础教育分学段进行设计,并以从《以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书中提炼的十大概念为统领,贯穿五个学段(小学1-2年级学段、小学3-4年级学段、小学5-6年级学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标准》还突出STEM特点,每个大概念均从科学、技术、工程实践、数学应用以及其他综合能力几个方面阐述,并附STEM课程案例。除此之外,《标准》可用于开发设计新课程、改进提高已有课案以及评价认证。 接下来,与会嘉宾围绕《标准》文本内容以及将来的落地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田慧生所长指出,清华附中是STEM教育的重镇,《标准》的研发与制定开启了国内先河,这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但是《标准》将来的发展,首先应明确定位,此外还要考虑在现有的环境下STEM教育如何在学校落地的问题。此次的论证会应对《标准》再做进一步的提炼,以便《标准》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能够引领学校的发展。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田慧生发表讲话 讨论结束后,专家一致认为建立STEM课程标准,可以使一线教师在设计和开展STEM教学时有所依据,促进STEM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且通过《标准》对教育机构推行的课程进行评价,可以促进STEM课程与教学的规范化与专业化,改善当前社会上STEM课程滥竽充数、良莠不齐的现状,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保障。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STEM教育工作的发展,6月30日—7月2日,王殿军校长还将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上对《STEM课程标准》作进一步的解读,敬请期待。 参会嘉宾 教育部教材局课程教材规划处处长李明 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 东南大学汉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叶兆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 西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杨晓哲 人教社信息技术室主任林众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正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