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创客教育在国内快速发展,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逐渐受到重视。调查发现,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有其必要性,也极富挑战性,但创客空间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后在创客空间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标准、师资、课程、资金五方面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空间;创客 创客教育是在创客空间(环境)中开展的培养青少年创客(目的)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以造物(手段)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的一种工程教育(本质)。[1]如今,创客教育已成为我们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重视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创客教育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创客空间的有力支撑,但是与创客教育息息相关的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现状如何?面临何种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共同分享?当下,与此相关的统计数据及系统研究少之又少。故而,我们将从事创客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与概况统计 问卷主要围绕创客空间物理现状及创客空间活动现状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涉及六个部分:创客空间硬件配备情况、投资经费及预算、创客空间人员活动情况、创客空间活动项目构成情况、创客空间用途统计、创客空间运营经验及问题。问卷初稿经多位专家审阅修订,形成多个版本,同时在温州中学、温州实验中学、温州四中等学校进行了多轮小范围测试,最终在排除所有有异议题项的情况之下形成了实测问卷。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在当地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一线中小学教师,调查对象为“猫友汇”“创客教育”“各地中小学创客空间”等QQ 群中的负责人,其主要来自江苏、山东、广西、河北、安徽、四川、陕西、北京、福建、河南、浙江、甘肃、广东、新疆等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2 份,收回问卷70 份,有效问卷69份。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参与本次调查的创客教师中,女性教师人数仅为男性教师人数的六分之一,这表明活跃在中小学创客教育及创客空间运营管理一线的女教师非常少,创客教育的教师性别差异性非常突出,这跟创客教育对教师在“造物”方面有较高要求有关。中小学目前比较活跃的创客空间均较为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使用电烙铁焊接,使用激光切割机、3D 打印机等制作模型。中小学男性教师在使用加工制作工具上占据先天优势, 因此男性教师愿意也更容易做好创客指导师。当然,这也说明了目前中小学创客空间缺少女性教师的参与。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其学校所在地位于城市的占66.7%,是位于县、镇、乡总和的两倍。这与建设中小学创客空间的经费要求有关,城市学校经费相对比较充裕,政策上也较为宽松、开放,建设创客空间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县、镇、乡级学校对创客空间的建设与关注,表明创客教育有其独特魅力,且可以在较小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开展,感兴趣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空间建设。 学段统计表明,目前中小学创客空间的学段分布较为均衡,高中段因学生学业压力原因,稍显弱势。 我国学者将教师的成长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适应期(1—3 年)、稳定期(4—7 年)、试验期(8— 23 年)、平静和保守期(24—31 年)、退出教职期(32—40 年)。[2]从表1 教龄的统计数据可知,活跃在中小学创客空间的一线教师处于试验期的占总人数的68.2%,符合教师发展阶段理论。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因专业缺乏挑战性,会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胆进行教改试验。创客教育给这个阶段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部分处于适应期及稳定期的新教师对创客教育的热情也从侧面凸显了创客教育的独特魅力。 教师专业背景显示,50.8% 的教师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背景(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教育技术、通用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等),13.0% 的教师是物理专业相关专业背景(物理学、物理学教育等),这表明目前活跃在中小学创客空间的一线教师专业背景偏向于信息技术及物理学,同时有36.2% 的教师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科学与技术教育、法律、汉语言文学、化学、木工、数学、音乐等),这与创客空间需要跨学科指导师的相关要求有关,跨学科指导师的组合也更有利于学校创客空间发挥其真正价值,有利于学生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做出实用、有新意的作品。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有其必要性,也极富挑战性 2015 年,“创客空间”被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列为K-12 领域教育技术的6 大重要进展之一。[3]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或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或在自主自发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各自学校需求的创客空间,比如北京景山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等。 调查发现(见表2),认为本校创客空间对学校学生发展有利(非常有利或比较有利)的教师占所有参与调查教师总数的95.66%,对本校创客空间的未来发展持越来越好态度的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91.3%,说明创客空间在中小学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对本校创客空间运营的现状评价中,认为本校创客空间目前运营良好(包括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46.37%,这也是大部分教师对学校创客空间的未来发展有相当大信心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当前本校创客空间的运营情况不太满意。在校园创客空间运营问题中,师资、资金及场地问题比较突出,而师资问题最为关键。创客教育作为新生事物,需要一大批符合要求、敢于突破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的教师作为后盾。资金及场地问题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评价一所中小学创客空间是否真正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单纯以资金投入多少或空间占地面积多少为评判依据。对于经济情况较好的学校,有条件购买比较丰富、优质、精细化的设备;而对于经费不充裕的学校,可采用开源器材,如廉价的桌面3D 打印机等。同时,可充分运用计算机机房,将其改造成创客空间,这样既节省了创客空间建设费用,又很好地解决了场地问题。最后,学校可以多方寻求外界合作。 此外,政策不支持及管理不足等因素也使部分教师颇为苦恼。对于学校层面不予支持而教师个人又对创客教育具有极大热情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教室,先自主购买少量创客类器材及耗材,带领感兴趣的学生投入其中,做出作品,吸引领导层的注意力并获得认可。管理方面,可与其他建设有创客空间的同类学校进行交流探讨,积累经验,以求改进。 (二)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追求大、全、新 中小学创客空间要多大面积才能满足教育需求?空间内部硬件配置是否越全越好?该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空间建设经费多寡、领导是否批准等。显然,不同学校对其创客空间场地及配置要求不一,每个身在其中的一线教师的观点也是不一致的。由创客空间场地及硬件配备调查表(见表3)可知,目前场地面积为20 平方米以下、20—40 平方米、40—60 平方米、60—80平方米的中小学创客空间数量大致平齐,80 平方米以上的创客空间大约是其他数量的两倍。但是,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对于空间场地的理想面积追求大多数偏向于80 平方米以上。 对于硬件配置,一线教师偏向于开源硬件的使用, 如Arduino 单片机及其衍生物被大部分一线教师认定为创客空间的必备硬件,由表3 也可知,创客空间中, 焊台、钻台、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也非常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专用工具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空间活动时,应有指导师在场,以确保安全。 从创客空间现有场地面积与理想场地面积的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创客空间的场地要求比较高; 同时,从硬件配备调查中也可知,教师对创客空间硬件设备种类、数量、质量也有较高要求。但是,不同学校的创客空间面积大小没有统一标准,创客空间是否具有价值,不应与其场地面积大小或硬件配置直接挂钩,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及空间中活动学生人数、批次等进行综合考虑,不宜贪大求全。 通过中小学创客空间经费投入调查(见表4)可知, 目前学校对创客空间的投资成本及两年内投资预算成本占比排名前二的分别是“1 万—5 万”及“20 万以上”。这与中小学创客空间刚刚兴起及创客教育作为新兴事物受到各方面政策支持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也进一步说明在建设中小学创客空间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但从创客空间的合适预算情况来看,有31.88% 的教师认为合适的预算应该在20 万以上,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合适预算应该在5 万到15 万之间,这一数据表明活跃在创客空间中的一线教师并没有因为创客运动的高潮迭起而浮躁急进,对本校创客空间的定位有自己的考量。 (三)创客空间学生培养跨年级、多渠道 由中小学创客空间学生活动情况调查表(见表5) 可知,目前创客空间的学生参与人数集中于20 人以下及60 人以上两端;同时,教师心中的理想活动学生人数偏向于60 人以上。从空间活动学生的年级统计可知, 跨年级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78.3%,表明当前创客空间活动学生的跨年级趋向非常明显;最后,从学生参与创客空间的渠道上看,选修课学生及科技类社团成员是创客空间活动人员的主要组成。总而言之,大部分建设有创客空间的学校都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让其参与到创客活动中来。 (四)创客空间指导师缺乏且不受重视 针对中小学创客空间指导师的调查,主要涉及指导师人数、专业背景、活动时间、有无相应补贴、是否自愿担任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6。 从中小学创客空间指导师人数看,拥有1—2 位指导师的创客空间占全部调查样本的55.1%。如果以创客空间活动学生为20 人,需要配备1—2 名创客指导师计算,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创客空间指导师配备数量不足。简言之,目前多数中小学校创客空间学生数量多于20 人,但是指导师配备并未多于2 人。以20 位学生活动需要1—2 位指导师的标准来看,创客空间指导师人数与学生活动人数不匹配。 从指导师的专业背景来看,85.51% 的创客空间指导师是信息技术背景,这说明目前活跃在中小学创客空间的指导师多数为信息技术教师。同时,部分通用技术、生物、物理、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加入其中,这与创客空间的跨学科要求相一致。 在创客空间指导师的活动时间层面上,56.5% 的指导师每天在创客空间活跃时间为1—2 个小时,这与创客空间主要在学生课余时间开放有关。当然,也有相当部分热爱创客教育事业的创客指导师每天在创客空间的时间为3—4 个小时,甚至多于4 个小时。 在对空间指导师的额外补贴调查中可知,73.9% 的创客指导师没有获得学校任何额外补贴,这与71.01% 的教师自愿参与空间运营管理的数据相一致。创客教育起步艰难,但离不开指导师的无私奉献。 (五)创客空间活动丰富、形式多样,以选修课及社团为主 创客空间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创客活动的支持。中小学创客空间中的主要活动、活动形式和学生学习形式如表7 所示。 从活动项目看,机器人类项目占比82.6%,这说明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创客空间中开展着机器人类项目。此外,3D 打印类在当下中小学创客空间中也颇受欢迎。从活动形式可以看出,创客空间活动有选修课、社团常规活动、定期讲座、项目合作等诸多方式。其中,选修课占比57.97%,社团常规活动占比71.01%,这两种活动是目前中小学创客空间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创客空间不仅仅狭隘地指向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它所代表的也远远超过其资源和空间本身。创客空间是促进知识进行高效传播、转移并成功生成的“知识场”。基于此,学生在创客空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有可能自主自发习得学习共同体中优秀的逻辑思维、高效的学习方式、流畅的言语表达、科学的知识观、正确的成果意识、积极的团队协作态度等。[4]学习者在创客空间中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表7 关于学生学习形式的调查有力地验证了上述观点。 (六)中小学创客空间须落脚于做真实的东西 在对中小学创客空间的用途进行调查时发现(见表8),多数创客空间被当作社团活动的场所,也有近一半的学校创客空间是教师上课的主要场所。这一数据与上述创客空间活动项目数据相一致。此外,有37.68% 的学校将创客空间作为展示学校文化的窗口及承接校外活动的场所。关于创客空间最主要作用的调查显示,92.75% 的教师认为创客空间主要用于做真实的东西,也就是造物。这是创客空间建设的出发点, 也是其最终落脚点。 三、建议与对策 多数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对创客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也充分肯定创客空间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同时, 各学校在创客空间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及对多位创客教育方面专家的访谈,我们认为,要在中小学普及创客教育,建设合适的创客空间,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加大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力度 从政策层面上以普及教育为目标,扶持并推进多样化的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建立区域创客空间联盟, 发挥重点创客空间的引领作用是创客教育普及推广的有效方式。政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应鼓励学校结合现有条件建设创客空间,鼓励先行先试的学校建设开放实验室,形成辐射效应。[5]目前深圳市宣布所有公办学校在三年内都将建立创客工作室,每年资助每个工作室30 万;[6]郑州20 所中小学将开启“创客教育模式”;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加入“创客项目” 等。这些举措表明领导层对中小学校创客教育的重视, 这是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的政策保障。 (二)设立创客空间建设的规范或指南 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术研究机构应该首先建立创客空间建设的规范或指南,为有志于创建创客空间的中小学校提供参考,规范创客空间建设。作为制度化教育的一部分,如同其他实验室建设一样,创客空间建设同样需要有章可循,否则必然造成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相比于其他实验室建设,创客空间建设对学校场地、硬件有明显依赖性。受各个学校规模不一、经费投入不等、创客空间需求不同、技术器材的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创客空间建设必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创客空间建设的规范或指南应具有一定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避免一刀切的硬性要求。就目前而言,有关创客空间建设的指引,可以涉及创客空间的目标定位、合作社群、开放资源、配套课程、协作空间、创意实践等多方面。[7]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创客教育师资培训 相比于传统的实验室操作员、指导员,创客空间指导师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创客空间是一个学生进行跨学科创造的场所,需要涉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门课程知识;同时大型机器如激光切割机、激光雕刻机,小型专业工具如电烙铁等也需要指导师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这些高要求已成为阻碍中小学教师跨入创客教育门槛的重要因素。遗憾的是,在师资来源方面,目前对口培养信息技术教师、通用技术教师、物理教师的大学专业中,并没有设置相关创客教育课程,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如果要加入创客空间成为创客指导师,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对创客空间师资的数量及质量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方面做一定调整,以满足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师资需求;同时,基层教育部门、学校等可以加强与高校及企业力量的联合,对在岗教师开展创客教育技能培训,为创客空间的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积极建设并分享教学内容 鼓励学校教师开发创客基础课程、微课程、教学案例、活动设计方案等,并与其他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共享,进而开发出百花齐放的创客课程和创客工作坊开展方案,并研讨提炼出创客课程体系。该创客课程、创客活动及创客课程体系的建设,将从源头上解决长期以来科技教育类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不足、以赛代课求成绩的问题,[8]是中小学创客空间得以长期运营,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坚强后盾与有力保障。创客课程具有跨学科、智能化、软硬结合等特点,中小学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可以从程序设计、电子电路、结构搭建、材料选择、科学实验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活动类课程、地方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 (五)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前期运营资金多数来源于核心成员的共同投入及空间部分会员的会费,后期可凭借空间孵化出的产品赢利,因而社会创客空间对不定期推出创新产品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如果是公益项目,则可申请政府支持。[9]相比而言,中小学每年都会有各项可用于校园建设或是支持校园活动开展的专项经费,申请从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创客空间前期投入也不失为可行之法。当然,这首先需要获得学校或者学校所在地教育局、电教馆领导对创客教育的价值确认。 除了官方的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企业赞助,获得国内经营开源硬件的创客类公司的支持;或者与大学教育信息工程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直接为创客空间起步阶段所需的基础设备提供经费支持;抑或是等学校创客空间正式运营之后,在学生家长认可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由学生家长通过相关正当渠道为学生购买作品创作所需的零配件,也可减轻校园创客空间运营过程中经常性经费支出的压力。[10]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 谈创客教育的背景、本质、形式与支持系统[J]. 现代教育技术,2016,(6):13-19. [2] 刘昀.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张渝江.2015 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概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81-182. [4] 张春兰, 李子运. 创客空间支持的深度学习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15,(1):25-31. [5][8] 吴俊杰, 周群.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几点建议[J]. 发明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2015,(3):46-48. [6] 三年内深圳所有公办学校都将建创客工作室 每个每年资助30 万[EB/OL].(2016-2-2)[2017-2-28].http://sz.bendibao.com/ news/20151123/742609.htm/. [7] 付志勇.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 现代教育技术,2015,(5):18-26. [9] 沈萍.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J]. 现代情报,2014,(9): 158-161,165. [10] 钟柏昌. 学校创客空间如何从理想走进现实——基于W 中学创客空间的个案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6):73-79,86. 作者简介: 刘正云(1990—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与创客教育; 钟柏昌(1978— ),男,江西宜丰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与创客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